歡迎訪問學兔兔標準下載網,學習、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頁 |陜西省地方計量技術規(guī)范
JJF(陜)125—2025
醫(yī)用移動式C 形臂X 射線輻射源校準規(guī)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Medical Mobile C-arm X-ray Radiation Source
2025-05-14發(fā)布2025-11-14實施
歸口單位:陜西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
主要起草單位: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
空軍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參加起草單位:西安市人民醫(yī)院(西安市第四醫(yī)院)
商洛市計量測試所
本規(guī)范由陜西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負責解釋
醫(yī)用移動式C 形臂X 射線
輻射源校準規(guī)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Medical Mobile
C-arm X-ray Radiation Source
JJF(陜)125-2025
JJF(陜)125-2025
本規(guī)范主要起草人:
魯曼君(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
辛紅(空軍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付磊(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
參加起草人:
楚風(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
鄭捷西安市人民醫(yī)院(西安市第四醫(yī)院)
薛皓潔(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
趙冠華(商洛市計量測試所)
JJF(陜)125-2025
I
目錄
引言......................................................................................................................................(II)
1 范圍...................................................................................................................................... (1)
2 引用文件............................................................................................................................... (1)
3 術語和計量單位................................................................................................................... (1)
3.1 術語................................................................................................................................... (1)
3.2 計量單位.............................................................................................................................. (2)
4 概述........................................................................................................................................ (2)
5 計量特性............................................................................................................................... (2)
5.1 空氣比釋動能率.................................................................................................................. (2)
5.2 X 射線管電壓.....................................................................................................................(2)
5.3 輻射輸出的質.................................................................................................................... (2)
5.4 空間分辨力........................................................................................................................ (3)
5.5 低對比度分辨率.................................................................................................................. (3)
6 校準條件............................................................................................................................... (3)
6.1 環(huán)境條件...............................................................................................................................3)
6.2 測量標準及配套設備...........................................................................................................(3)
7 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 (4)
7.1 外觀及工作正常性檢查.......................................................................................................(4)
7.2 空氣比釋動能率...................................................................................................................(4)
7.3 X 射線管電壓..................................................................................................................... (5)
7.4 輻射輸出的質..................................................................................................................... (5)
7.5 空間分辨力......................................................................................................................... (6)
7.6 低對比度分辨率................................................................................................................. (6)
8 校準結果表達....................................................................................................................... (7)
9 復校時間間隔....................................................................................................................... (7)
附錄A 低對比度分辨率模體技術要求....................................................................................(8)
附錄B 校準原始記錄(參考格式) ........................................................................................(9)
附錄C 校準證書內容及內頁格式........................................................................................(111)
附錄D 空氣比釋動能率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示例....................................................(133)
附錄E 管電壓相對誤差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示例.....................................................(137)
JJF(陜)125-2025
II
引言
本規(guī)范依據(jù)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guī)范編寫規(guī)則》、JJF 1001-2011《通用
計量術語及定義》、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等基礎性系列規(guī)范文
件進行制定。
本規(guī)范為首次發(fā)布。
JJF(陜)125-2025
1
醫(yī)用移動式C形臂X射線輻射源校準規(guī)范
1 范圍
本規(guī)范適用于醫(yī)用移動式C 形臂X 射線輻射源的校準。移動式G 形臂X 射線輻射源
的校準可參照本規(guī)范執(zhí)行。
2 引用文件
本規(guī)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G 744-2004 醫(yī)用診斷X 射線輻射源檢定規(guī)程
JJG 1067-2011 醫(yī)用診斷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系統(tǒng)X 射線輻射源檢定規(guī)程
JJG 1078 醫(yī)用數(shù)字攝影(CR、DR)系統(tǒng)X 射線輻射源檢定規(guī)程
GB 9706.103-2020 醫(yī)用電氣設備第1-3 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并列標準:診斷X 射線設備的輻射防護
WS 76-2020 醫(yī)用X 射線診斷設備質量控制檢測規(guī)范
YY/T 0744-2018 移動式C 形臂X 射線機專用技術條件
IEC 61910-1:2014 醫(yī)用電氣設備輻射劑量文件第1 部分:放射成像和透視的輻
射劑量結構化報告( Medical electrcal equipment-Radiation dose documentation-Part
1:Radiation dose structured reports for radiography and radioscopy)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規(guī)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規(guī)范。
3 術語和計量單位
3.1 術語
3.1.1 透視點片fluoroscopy spot image [YY/T 0744-2018-3.1]
將采集到的多幀透視圖像經疊加處理后獲得的一幅圖像(相對普通透視圖像有更高
的信噪比)。
3.1.2 影像接收器image recepter [WS 76-2020-2.4]
用于將入射X 射線直接轉換成可見圖像的設備,或轉換成需要通過進一步變換才能
成為可見圖像的中間形式。
3.1.3 焦點-影像接收器距離focal spot to image receptor distance;SID[WS 76-2020-2.11]
JJF(陜)125-2025
2
有效焦點中心至影像接收器表面的距離。
3.1.4 半價層half-value layer [GB9706.103-2020-3.27]
當特定輻射能譜的X 射線輻射窄束通過規(guī)定物質時,空氣比釋動能率、照射量率或
吸收劑量率減小到無該物質時所測量值一半的規(guī)定物質厚度。
3.1.5 空間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 [WS 76-2020-2.24]
在特定條件下,特定線對組測試卡影像中用目力可分辨的最小空間頻率線對組。
3.1.6 低對比度分辨率low contrast resolution
可從一均勻背景中能分辨出來的規(guī)定形狀和面積的最低對比度,用百分比表示。
3.2 計量單位
3.2.1 空氣比釋動能率的單位及符號
名稱:戈[瑞]每分,符號:Gy/min。
3.2.2 空間分辨力的單位及符號
名稱:線對每毫米,符號:lp/mm。
4 概述
醫(yī)用移動式C 形臂X 射線輻射源是指醫(yī)用診斷和介入操作用的移動式C 形臂X 射
線機所產生的X 射線束,它利用不同組織對X 射線的吸收系數(shù)不同的物理原理,對人
體組織進行投射、攝影成像,并將所得圖像進行數(shù)字化處理后獲得信息,以達到臨床診
療目的。
醫(yī)用移動式C 形臂X 射線機主要由X 射線發(fā)生裝置、移動式C 形臂機架、X 射線
影像系統(tǒng)及手持控制器等部分組成,可水平、垂直、滑轉、擺角等多角度和方位操作,
有助于醫(yī)生快速而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按影像接收器不同可以分為:采用影像增強器的
C 形臂X 射線機和采用數(shù)字平板探測器的C 形臂X 射線機。
5 計量特性
5.1 空氣比釋動能率
在規(guī)定的條件下,透視入射空氣比釋動能率不大于88 mGy/min。
5.2 X 射線管電壓
在工作范圍內,X 射線管電壓相對誤差不超過±10%。
5.3 輻射輸出的質
JJF(陜)125-2025
3
輻射輸出的質用半價層來表示,校準結果應不小于表1 的要求。
表1 半價層
管電壓/kV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半價層/mmAl ≥1.5 ≥1.8 ≥2.1 ≥2.3 ≥2.5 ≥2.7 ≥3.0 ≥3.2
注:對于其他電壓條件下的半價層可以通過線性內插法獲得。
5.4 空間分辨力
應不低于表2的要求。
表2 空間分辨力
影像接收器類型視野①/mm 空間分辨力/(lp/mm)
影像增強器
150 ≥1.2
230 ≥1.2
310 ≥1.0
350 ≥0.8
平板探測器
200×200 ≥1.6
300×300 ≥1.2
300×400 ≥1.2
400×400 ≥1.0
注1:可根據(jù)C 形臂X 射線機說明書選擇盡可能接近推薦值的視野對應的空間分辨力。
注2:①影像增強器的直徑或平板探測器的邊長。
5.5 低對比度分辨率
透視模式的低對比度分辨率應不大于5.6%;透視點片和攝影模式的低對比度分辨率
應不大于4.0%。
注:以上技術指標不適用于合格性判別,僅供參考。
6 校準條件
6.1 環(huán)境條件
環(huán)境溫度:(18~28)℃;
相對濕度:30%~75%;
大氣壓力:(800~1060)hPa。
6.2 測量標準及配套設備
JJF(陜)125-2025
4
6.2.1 診斷水平劑量計
積分型電離室或半導體型劑量計,其校準因子擴展不確定度不大于5.0%(k=2),其
他技術指標應符合下列要求:
a)X射線管電壓為(50~150)kV,能量響應變化不超過5.0%;
b)重復性應不大于1%;
c)年穩(wěn)定性不大于2%。
6.2.2 半價層測量儀
自動半價層測量儀(直接測量法):相對誤差不超過±10%。
標準鋁片(間接測量法):標準鋁片的鋁純度應不低于99.9%,尺寸至少8cm×8cm,
厚度誤差不超過±0.1 mm。
6.2.3 空間分辨力測試卡
柵條鉛當量應不小于0.1mm Pb,范圍至少要滿足0.6 lp/mm~5.0 lp/mm。
6.2.4 校準用模體應符合附錄A要求。
6.2.5 非介入kV表
測量范圍(50~150)kV,相對誤差不超過±2%。
6.2.6 配套設備
a)溫度計范圍:(0~50)℃,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5 ℃。
b)氣壓表范圍:(800~1060)hPa,最小分度值不大于100 Pa。
c)鋼卷尺量程至少1m,最小分度值不大于1 mm。
d)劑量性能模體厚度30cm,水模或有機玻璃板(PMMA)。
7 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
7.1 外觀及工作正常性檢查
移動式C形臂X射線輻射源應標有制造廠、型號、出廠編號等清晰可見的銘牌標志,
功能正常,C臂機架能正常調整和使用,圖像無偽影。
7.2 空氣比釋動能率
用適當厚度鉛板遮擋住影像接收器,將診斷水平劑量計探測器置于X 射線照射野的
中心,距影像接收器表面約30cm(有診斷床,可將探測器放置于診斷床上,直接用鋼
卷尺測量探測器與影像接收器外殼表面之間約30cm;若無診斷床,用30cm 性能模體置
于影像接收器外殼上,探測器放置于性能模體上),探測器射線接受面與射線束垂直,
JJF(陜)125-2025
5
設置SID 最小,使照射野小于鉛板尺寸,影像接收器視野(FOV)設置為最大尺寸,選
擇適當器官程序,對于有自動透視條件的移動式C 形臂采用連續(xù)透視或最高幀率脈沖透
視模式;對于無自動透視條件的移動式C 形臂,將管電壓設為70 kV,管電流設為1 mA
進行持續(xù)透視3 s 以上。當診斷水平劑量計的空氣比釋動能率顯示值達到最大穩(wěn)定值時
記錄數(shù)據(jù)。
在上述規(guī)定的條件下,至少重復測量3 次(每次測量前應將上一次測量結果清零后
再進行),取其平均值,按公式(1)計算透視入射空氣比釋動能率。
k tp K? ? MN K (1)
式中:
K?
——空氣比釋動能率,mGy/min;
M——診斷水平劑量計測量3 次的平均值,mGy/min;
Nk——診斷水平劑量計空氣比釋動能率的校準因子,量綱為1;
Ktp——非密封電離室型探測器溫度、氣壓修正值。其計算見公式(2)
( )( )
p
K t 101.325
293.15
273.15
tp ?
?
? (2)
式中:
t——校準時室內溫度,℃;
p——校準時大氣壓,kPa。
7.3 X 射線管電壓
將非介入kV 表的探測器置于X 射線照射野中心,校準方法同7.2,探測器接受面
與射線束垂直,選擇適當器官程序,以自動曝光控制(AEC)或常用透視條件進行透視,
或者常用攝影條件進行曝光,至少重復測量3 次,按公式(3)計算X 射線管電壓相對
誤差。
v 0 ? 100 %
?
?
i
i
V
E V V (3)
V E ——X 射線管電壓相對誤差;
0 V ——X 射線管電壓標稱值,單位為千伏(kV) ;
i V ——X 射線管電壓3 次測量的平均值,單位為千伏(kV)。
7.4 輻射輸出的質
JJF(陜)125-2025
6
7.4.1 直接測量法
將自動半價層測量儀或多功能診斷水平劑量計(帶有自動半價層測量功能)的探測
器置于X 射線照射野中心,校準方法同7.2,直接記錄半價層讀數(shù)。
7.4.2 間接測量法
診斷水平劑量計探測器置于X 射線照射野中心,校準方法同7.2,曝光后記錄空氣
比釋動能率(初始值)。分別將不同厚度鋁吸收片依次放在距探測器約1/2D 處(D 為
X 射線管焦點至劑量計探測器表面中心的距離),X 射線管焦點、鋁吸收片、劑量計探
測器在同一軸線上,如圖1。
圖1 輻射輸出的質測量示意圖
1-X 射線管;2-吸收片(標準鋁片);3-X 射線束;4-劑量計探測器
用上述條件進行曝光,依次記錄放置不同厚度鋁吸收片時的空氣比釋動能率,直至
測得的空氣比釋動能率小于未加鋁吸收片時的初始值的一半。用作圖法或計算法計算出
空氣比釋動能率等于二分之一初始值(無吸收片)時對應的吸收片厚度,該厚度即為曝
光時X 射線管電壓條件下的半價層。
7.5 空間分辨力
將空間分辨力測試卡放置在影像接收器的表面或最接近影像接收器表面的位置,并
處于照射野中心位置,設置SID 最大,影像接收器視野FOV 最大,選擇適當器官程序
(普通劑量模式),以自動曝光控制(AEC)或常用透視條件進行透視,或者常用攝影
條件進行曝光,記錄其對應的X 射線管電壓和管電流(或電流時間積),在顯示器上調
整窗寬窗位,直接讀取能分辨的最大線對數(shù)。
7.6 低對比度分辨率
將低對比度分辨率模體放置在影像接收器的表面或最接近影像接收器表面的位置,
調整照射野完全覆蓋模體或使模體處于照射野中心位置,校準方法同7.5。在顯示器上
調整窗寬窗位使模體顯示達到最佳狀態(tài),用目視法直接讀取圓度清晰可見的最小深度的
圓孔,其對應的百分比即為低對比度分辨率。
JJF(陜)125-2025
7
8 校準結果表達
8.1 校準結果處理
經校準的醫(yī)用移動式C 形臂X 射線輻射源出具校準證書,校準證書應符合JJF
1071—2010 中5.12 的要求,并給出各校準項目名稱和測量結果以及擴展不確定度。校
準原始記錄(參考)格式見附錄B,校準證書內容及內頁(參考)格式見附錄C。
8.2 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
醫(yī)用移動式C 形臂X 射線輻射源校準結果的不確定度按JJF 1059.1-2012 的要求
評定,校準結果不確定度評定示例見附錄D、E。
9 復校時間間隔
建議醫(yī)用移動式C 形臂X 射線輻射源復校時間間隔不超過12 個月。
復校時間間隔的長短是由儀器的使用情況、使用者、儀器本身質量等諸因素所決定,
送校單位可根據(jù)實際使用情況自主決定復校時間間隔。
JJF(陜)125-2025
8
附錄A
低對比度分辨率模體技術要求
低對比度分辨率模體由鋁(純度≥99%)制成,厚度20 mm±0.05mm,直徑100 mm。
模體上圓孔直徑為1.0 cm,孔深偏差不超過±0.02mm,具體數(shù)值如下:
序號對比度(%) 孔深/mm 序號對比度(%) 孔深/mm
1 16.0 3.2 11 2.2 0.44
2 14.5 2.9 12 1.8 0.36
3 12.5 2.5 13 1.6 0.32
4 10.7 2.14 14 1.3 0.26
5 8.8 1.76 15 1.1 0.22
6 7.4 1.48 16 0.95 0.19
7 6.8 1.36 17 0.75 0.15
8 5.3 1.06 18 0.55 0.11
9 4.4 0.88 19 0.35 0.07
10 2.6 0.52
注:低對比度分辨率模體也可以采用等效厚度的銅(純度≥99%)制成,對比度范圍為0.8%~6.0%。
8
JJF(陜)125-2025
9
附錄B
校準原始記錄(參考格式)
客戶名稱證書編號
設備名稱校準地址
型號/規(guī)格校準日期
出廠編號制造廠家
依據(jù)文件
溫度℃ 相對濕度% 大氣壓力hPa
使用的計量標準器具
名稱編號測量范圍
準確度等級/最大允許
誤差/測量不確定度度
證書編號有效日期
校準數(shù)據(jù)
1.外觀及工作正常性檢查□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2.空氣比釋動能率校準條件: kV, mA, s
測量值/(mGy/min) 平均值M K?
mGy/min mGy/min
不確定度:
3.X 射線管電壓校準條件: mA, s
標稱值/ kV 測量值/ kV 平均值/ kV 誤差/%
不確定度:
4.輻射輸出的質校準條件: kV, mA, s
方法半價層
□直接測量法mmAl
□間接測量法k0= mmAl
5.空間分辨力校準條件: kV, mA, s
JJF(陜)125-2025
10
□影像增強器視野: □連續(xù)透視□透視點片□攝影
□平板探測器視野: □連續(xù)透視□透視點片□攝影
空間分辨力lp/mm
6.低對比對分辨率校準條件: kV, mA, s
□連續(xù)透視□透視點片□攝影
低對比度分辨率%
校準員: 核驗員:
JJF(陜)125-2025
11
附錄C
校準證書內容及內頁格式
C.1 校準證書應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標題:“校準證書”;
b)實驗室的名稱和地址;
c)進行校準的地點(如果與實驗室的地址不同);
d)證書的唯一性標識(如編號),每頁及總頁數(shù)的標識;
e)送校單位的名稱;
f) 被校對象的描述和明確標識;
g) 進行校準的日期,如果與校準結果的有效性和應用有關時,應說明被校對象的接收日
期;
h) 如果與校準結果的有效性和應用有關時,應對被校樣品的抽樣程序進行說明;
i) 校準所依據(jù)的技術規(guī)范的標識,包括名稱及代號;
j) 本次校準所用測量標準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說明;
k) 校準環(huán)境的描述;
l) 校準結果及測量不確定度的說明;
m)對校準規(guī)范的偏離的說明;
n)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簽發(fā)人的簽名、職務或等效標識;
o)校準結果僅對校準對象有效的聲明;
p)未經校準實驗室書面批準,不得部分復制校準證書的聲明。
JJF(陜)125-2025
12
C.2 校準證書內頁格式:
校準證書內頁格式(參考格式)
1.外觀及工作正常性檢查□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2.空氣比釋動能率校準條件: kV, mA, s
空氣比釋動能率不確定度
3.X 射線管電壓校準條件: kV, mA, s
標稱值/kV 測量平均值/kV 相對誤差/%
不確定度:
4.輻射輸出的質校準條件: kV, mA, s
半價層/ mmAl
5.空間分辨力校準條件: kV, mA, s
□影像增強器視野: □連續(xù)透視□透視點片□攝影
□平板探測器視野: □連續(xù)透視□透視點片□攝影
空間分辨力/ (lp/mm)
6.低對比對分辨率校準條件: kV, mA, s
□連續(xù)透視□透視點片□攝影
低對比度分辨率/%
JJF(陜)125-2025
13
附錄D
空氣比釋動能率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示例
D.1 概述
用適當厚度鉛板遮擋住影像接收器,將診斷水平劑量計探測器置于X 射線照射野的中心,
距影像接收器表面約30cm(有診斷床,可將探測器放置于診斷床上,直接用鋼卷尺測量探測
器與影像接收器外殼表面之間約30cm;若無診斷床,用30cm 性能模體置于影像接收器外殼
上,探測器放置于性能模體上),探測器射線接受面與射線束垂直,設置SID 最小,使照射
野小于鉛板尺寸,影像接收器視野(FOV)設置為最大尺寸,選擇適當器官程序,對于有自
動透視條件的移動式C 形臂采用連續(xù)透視或最高幀率脈沖透視模式;對于無自動透視條件的
移動式C 形臂,將管電壓設為70 kV,管電流設為1 mA 進行持續(xù)透視3 s 以上。當診斷水平
劑量計的空氣比釋動能率顯示值達到最大穩(wěn)定值時記錄數(shù)據(jù)。在上述規(guī)定的條件下,至少重
復測量3 次(每次測量前應將上一次測量結果清零后再進行),取其平均值,按公式(D.1)
加以修正計算最終得出透視入射空氣比釋動能率。
D.2 測量模型
k tp K? ? MN K (D.1)
式中:
K?
——空氣比釋動能率,mGy/min;
M——診斷水平劑量計測量平均值,mGy/min;
Nk——診斷水平劑量計空氣比釋動能率的校準因子,量綱為1;
Ktp——非密封電離室型探測器溫度、氣壓修正值。其計算見公式(D.2)
( )( )
p
K t 101.325
293.15
273.15
tp ?
?
? (D.2)
式中:
t——校準時的室內溫度,℃;
P——校準時的大氣壓,kPa。
公式(D.1)和(D.2)合并可建立數(shù)學模型:
293.15
1 101.325
k K? ? M ? N ? T ? p ? ? (D.3)
式中T 為熱力學溫度,T=273.15+t。
JJF(陜)125-2025
14
該數(shù)學模型中,各輸入量互不相關,靈敏系數(shù)分別為1、-1。
D.3 相對合成不確定度
各輸入量彼此獨立,無相關性,所以該數(shù)學模型的相對合成標準不確定度為
( ) ( ) ( ) 2 ( )
rel
2
k rel
2
rel
2
crel rel u ? u M ? u N ? u T ? u p (D.4)
D.4 不確定度來源分析
主要來源:診斷水平劑量計讀數(shù)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診斷水平劑量計校準因子引
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溫度、氣壓修正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D.5 標準不確定度的評定
D.5.1 診斷水平劑量計讀數(shù)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D.5.1.1 劑量計測量重復性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按規(guī)范7.2 要求進行曝光,重復測量5 次,用極差法(極差系數(shù)c=2.33)計算單次測量
值的實驗標準偏差(si),測量數(shù)據(jù)見表1。
表D.1 劑量計測量結果單位:mGy/s
測量次數(shù)1 2 3 4 5 平均值M si
測得值0.1132 0.1122 0.1125 0.1135 0.1123 0.11274 5.6×10-4
5 次測量平均值M 測量重復性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分量
100% 0.22%
5
i
rel-1 ? ?
?
?
M
u (M) s
劑量計空氣比釋動能率分辨力為0.00001 mGy/s,則由分辨力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分
量:
100% 0.01%
2 3
0.00001
rel-2 ? ?
? ?
?
M
u (M)
D.5.1.2 劑量計放置位置偏離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校準時劑量計探測器距影像接收器表面約30cm,實際操作中影像接收器表面有一層外
殼,且影像接收器前需鉛板遮擋,根據(jù)經驗估計,放置位置偏離誤差不大于±5 mm,以三角
分布估計,則引入的不確定度
100% 0.68%
30 6
0.5
rel-3 ? ?
?
u (M)?
14
JJF(陜)125-2025
15
D.5.1.3 X 射線散射影響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X 射線在傳播過程中,遇到探測器下面的光柵會散射引起誤差,按經驗估計引入的誤
差不超過2.5%,按均勻分布估計,則其引入的不確定度
1.44%
3
2.5%
rel-4 u (M)? ?
D.5.1.4 上述相對標準不確定度分量互不相關,合成后即為劑量計讀數(shù)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
u(M) u (M) u (M) u (M) u2 (M)
rel-4
2
rel-3
2
rel-2
2
rel rel-1 ? ? ? ?
D.5.2 劑量計的校準因子Nk 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由劑量計上級溯源證書可得校準因子Nk 的相對擴展不確定度為Urel=3.3%(k=2),則:
1.65%
2
3.3%
rel k u(N )? ?
D.5.3 溫度修正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由上級溯源證書可得溫度的擴展不確定度U=0.2℃(k=2),則環(huán)境溫度計引入的不確定
度u1(t)=0.1℃ 。溫度計分辨力為0.1 ℃,以均勻分布估計,則溫度分辨力引入的不確定度
u2(t)=0.029℃。將兩個分量合成,則溫度修正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
( ) (2 ) (2 ) 0.10(4 ℃)
1 2
u t ? u t ? u t ?
本次測量時環(huán)境溫度為21.5℃,對應的溫度修正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100% 0.04%
273.15 21.5
( )
rel ? ?
?
u(T)? u t
D.5.4 氣壓修正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分量
本次測量時的氣壓為96.3 kPa,測量過程中氣壓誤差為±0.2 kPa,假設為均勻分布,則:
100% 0.12%
96.3 3
0.2
rel ? ?
?
u(p)?
D.6 不確定度分量匯總表
見表D.2。
表D.2 透視入射空氣比釋動能率測量結果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分量匯總表
序號符號不確定度來源概率分布相對標準不確定度備注
1 urel-1(M) 劑量計測量重復性引入正態(tài)分布0.22%
urel(M)
2 urel-2(M) 劑量計分辨力引入均勻分布0.01%
3 urel-3(M) 劑量計放置位置偏離引入三角分布0.68%
4 urel-4(M) X 射線散射影響引入均勻分布1.44%
5 urel(Nk) 劑量計的校準因子引入正態(tài)分布1.65% /
6 urel(T) 溫度修正引入均勻分布0.04% /
7 urel(p) 氣壓修正引入均勻分布0.12% /
JJF(陜)125-2025
16
D.7 合成不確定度
由公式(D.4)計算相對合成標準不確定度
( ) ( ) ( ) 2 ( ) 2.31%
rel
2
k rel
2
rel
2
crel rel u ? u M ? u N ? u T ? u p ?
D.8 擴展不確定度
取包含因子k=2,則相對擴展不確定度
4.6% rel c rel U ? k ?u ?
JJF(陜)125-2025
17
附錄E
管電壓相對誤差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示例
E.1 概述
將非介入kV 表(以下簡稱標準器)的探測器置于X 射線照射野中心,校準條件及方法
同D.1,探測器接受面與射線束垂直,選擇適當器官程序,以自動曝光控制(AEC)或常用
透視條件進行透視,或者常用攝影條件進行曝光,至少重復測量3 次,按公式(E.1)計算X
射線管電壓相對誤差。
E.2 測量模型
v 0 ? 100 %
?
?
i
i
V
E V V (E.1)
V E ——X 射線管電壓相對誤差;
0 V ——X 射線管電壓標稱值,常數(shù),單位為千伏(kV) ;
i V ——X 射線管電壓測量平均值,單位為千伏(kV)。
E.3 合成不確定度
該數(shù)學模型中,由于X 射線管電壓標稱值為常數(shù),則不確定度引入量主要來源于標準
器測量值,靈敏系數(shù)為:
2
( ) 0
i
i V
c V ? ? V
合成不確定度:
( ) ( ) [ ( ) ] ( ) rel
0
2 rel
0
i
i
i i
i
c i i u V
V
u V V V
V
u ? c V u V ? ? V ? ? (E.2)
E.4 不確定度來源分析
主要來源:標準器讀數(shù)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標準器最大允許誤差引入的相對標準
不確定度。
E.5 標準不確定度的評定
E.5.1 標準器讀數(shù)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E.5.1.1 被校設備管電壓測量重復性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按規(guī)范7.3 要求進行曝光,重復測量5 次,用極差法(極差系數(shù)c=2.33)計算單次測量
值的實驗標準偏差(si),測量數(shù)據(jù)見表1。
JJF(陜)125-2025
18
表E.1 標準器測量結果單位:kV
測量次數(shù)1 2 3 4 5 平均值si
測得值67.96 67.89 67.92 67.90 67.93 67.92 0.03
5 次測量平均值的測量重復性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分量
100% 0 .02 %
5
i
rel -1 ? ?
?
?
i
i V
u (V ) s
E.5.1.2 標準器讀數(shù)分辨力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標準器管電壓分辨力為0.01 kV,則由分辨力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分量:
100% 0 .01 %
2 3
0.01 rel - 2 ? ?
? ?
?
i
i V
u (V )
E.5.1.3 標準器放置位置偏離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測量時標準器探測器距影像接收器表面約30cm,實際操作中影像接收器表面有一層外
殼,且影像接收器前需鉛板遮擋,根據(jù)經驗估計,放置位置偏離誤差不大于±5 mm,以三角
分布估計,則引入的不確定度:
100% 0.68%
30 6
0.5 rel -3 ? ?
?
u (V ) ? i
E.5.2 標準器最大允許誤差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由規(guī)范可知標準器最大允許誤差為±2%,則:
1.15%
3
( ) 2% rel - 4 ? ? i u V
E.6 不確定度分量匯總表
見表E.2。
表E.2 管電壓測量結果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分量匯總表
序號符號不確定度來源概率分布相對標準不確定度
1 u (V ) rel -1 i 測量重復性引入正態(tài)分布0.02%
2 u (V ) rel - 2 i 標準器讀數(shù)分辨力引入均勻分布0.01%
3 u (V ) rel -3 i 標準器放置位置偏離引入三角分布0.68%
4 u (V ) rel - 4 i 標準器最大允許誤差引入均勻分布1.15%
E.7 合成不確定度
JJF(陜)125-2025
19
由公式(E.2)計算合成標準不確定度
( ) ( ) ( ) 2 ( ) 1 .38 %
rel - 4
2
rel -3
2
rel - 2
2
rel -1
? 0 ? ? ? ? i i i i
i
c u V u V u V u V
V
u V
E.8 擴展不確定度
取包含因子k=2,則擴展不確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