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學兔兔標準下載網,學習、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頁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地方標準
DB 6527/T 015—2025
設施番茄育苗及高效栽培技術規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ility tomato seedling and efficient cultivation
2025 - 06 - 30發布
2025 - 07 - 30實施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市場監督管理局 發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
本文件由博爾塔拉蒙古自治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農業農村局歸口并組織實施。
本文件起草單位: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博樂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精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孟瀟、李少強、艾尼瓦爾·吐爾遜、毛國鋒、叢虎滋、董秀麗、閆靖華、王珊、美力更、張洪浩、常巧真、楊玉珍、杜亞文、劉娜、吾什肯、劉婷、戴愛梅、趙園園、丁志梅、胡光莉、布婭、古麗皮熱斯、馬婷、王振津、李瀟、鄧文強、格·那瑪加甫、韓玉萍、高哈爾·哈布旦、古麗扎提·葉爾肯
本標準實施應用中的疑問,請咨詢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本標準的修改意見建議,請反饋至博爾塔拉蒙古自治農業農村局(博樂市北京南路13號)、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博樂市北京南路13號)、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市場監督管理局(州直機關3號樓)。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農業農村局聯系電話:0909-2311090;傳真:0909-2318351;郵編:833400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聯系電話:0909-2311874;郵編:833400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市場監督管理局聯系電話:0909-2284055;傳真:0991-2284306;郵編:833400
DB 6527/T 015—2025
1
設施番茄育苗及高效栽培技術規程 設施番茄育苗及高效栽培技術規程 設施番茄育苗及高效栽培技術規程 設施番茄育苗及高效栽培技術規程 設施番茄育苗及高效栽培技術規程
1 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設施番茄育苗及高效栽培生產的技術內容。
本文件適用于博州地區設施番茄育苗及田間高效栽培生產,其他類似地區可參照執行。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 16715.3 瓜菜作物種子 第3部分:茄果類
GB/T 8321(所有部分)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NY/T 848 蔬菜產地環境技術條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NY/T 3744 日光溫室全產業鏈管理技術規范 番茄
NY/T 4449 蔬菜地防蟲網應用技術規程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熊蜂授粉 bumblebee pollination
利用熊蜂作為授粉媒介,將花粉從植物的雄蕊傳遞到雌蕊,從而促進植物受精和果實發育的過程。
3.2 高溫悶棚 high temperature stuffy shed
即利用夏季高溫條件,通過塑料薄膜密封大棚及土壤表面,迅速提升大棚內溫度并持續一段時間。
4 產地環境
宜選擇地勢平坦、土壤疏松肥沃、土層深厚、透氣良好、保肥力強、排灌方便,光照和通風條件好的地塊。環境條件應符合NY/T 391的要求。
5 育苗
茬口安排 5.1
溫室春提早:12月下旬播種育苗,2月下旬~3月上旬定植,5月中旬進入始收期。
溫室秋延晚:6月上旬播種育苗,7月下旬定植,10月上旬進入始收期。
育苗設施及消毒 5.2
DB 6527/T 015—2025
2
冬季宜選用日光溫室,夏季宜選用大棚進行育苗。育苗床架高度可設置40 cm~50 cm,床面寬度80 cm~100 cm。
消毒時棚室內可采用百菌清煙劑4 g/667 m2~5 g/667 m2,熏棚殺滅病菌,封閉一晝夜再通風,無味時待用。將工具、穴盤放入4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溶波中浸泡10 min~30 min,清水反復沖洗干凈晾干后備用。
育苗基質 5.3
育苗基質可選用草炭:珍珠巖:蛭石體積配比為4:1:1,充分混勻,并噴施0.2 %磷酸二氫鉀,pH值5.5~7.0,無病原菌、蟲卵、草籽和有害物質。
品種選擇 5.4
選擇抗病蟲害、逆性強 選擇抗病蟲害、逆性強 選擇抗病蟲害、逆性強 選擇抗病蟲害、逆性強 選擇抗病蟲害、逆性強 、商品性好、適合當地生產及百姓需求的優質高產品種。春提早茬可選擇早熟性好、耐低溫、耐弱光、抗病能力強的品種;秋延晚茬可選擇前期耐熱、后期耐低溫弱光、抗病毒病能力強的品種。種子質量應符合GB 16715.3的規定。
種子處理 5.5
5.5.1 曬種
播種前1 d~2 d,選擇晴天上午,將種子攤開在報紙或棉被上,放在背風向陽處,晾曬3 h~5 h即可。
5.5.2 溫湯浸種
用50 ℃~55 ℃熱水浸種10 min~15 min,并不斷攪拌后自然降溫到30 ℃,浸泡30 min,撈起后進行催芽。
5.5.3 催芽
將浸種后的種子用濕紗布或濕毛巾包好,放置在恒溫催芽箱,保持溫度28 ℃~30 ℃,每天用溫水將種子淘洗2次,洗凈種皮上的粘液,洗后將種子攤開透氣10 min,當80 %的種子芽尖露白即可播種。
播種 5.6
播種前在苗床內裝上育基質整 播種前在苗床內裝上育基質整 播種前在苗床內裝上育基質整 播種前在苗床內裝上育基質整 播種前在苗床內裝上育基質整 播種前在苗床內裝上育基質整 平床面,澆透底水,待水滲下后播種,然后蓋營養土0.5 cm~1.0 cm,澆足水并立即用地膜覆蓋床面保溫保濕,當有70 %種子出苗時,及時揭開地膜。
穴盤分苗 5.7
穴盤 規格以72孔為宜。苗床幼苗出現第二片真葉(4 cm~5 cm)時進行穴盤分苗,宜選擇晴天上午進行,按一穴單株方式分苗。分苗要選壯苗,淘汰病苗、弱苗和畸形苗,帶土起苗,避免傷根,將穴盤整齊排放于大棚向陽處。
苗期管理 5.8
5.8.1 溫度管理
播種到出苗 播種到出苗 白天保持28 ℃~30 ℃,夜間保持18 ℃~20 ℃,最低不低于15 ℃;出第一片真葉到分苗前白天保持22 ℃~25 ℃,夜間保持15 ℃~20 ℃;當第二片真葉出現時即可分苗,分苗時白天保持25 ℃~28 ℃,夜間保持20 ℃,當生長點附近有新葉長出,說明已經緩苗,可適當降溫,白天保持
DB 6527/T 015—2025
3
22 ℃~25 ℃,夜間保持12 ℃~16 ℃;定植前5 d~7 d進行低溫煉苗,白天保持15 ℃~18 ℃,夜間保持8 ℃~10 ℃。
5.8.2 水分管理
播前澆足底水。揭膜后 播前澆足底水。揭膜后 播前澆足底水。揭膜后 播前澆足底水。揭膜后 播前澆足底水。揭膜后 至子葉展平期,缺水的地方適量補水,保持營養土濕度在75 %~85 %;齊苗后,營養土表面應保持濕潤,中后期少澆勤澆。分苗時穴盤內應澆透水,至緩苗前缺水的地方適量補水,緩苗后按照見干見濕的原則進行水分管理。
5.8.3 光照管理
冬春季育苗應注意增強光照,及時 冬春季育苗應注意增強光照,及時 冬春季育苗應注意增強光照,及時 冬春季育苗應注意增強光照,及時 冬春季育苗應注意增強光照,及時 冬春季育苗應注意增強光照,及時 冬春季育苗應注意增強光照,及時 冬春季育苗應注意增強光照,及時 清除棚膜上灰塵。上午揭保溫被時間以揭開保溫被后室內氣溫無明顯下降,下午棚室降溫至18 ℃~20 ℃時蓋保溫被。陰天也要揭開保溫被,增加光照時間;低溫弱光期,可采用反光膜、補光燈等措施增加光照強度和時間。
夏秋季育苗可使用遮陽網光降溫,以低棚室內的照強度。 夏秋季育苗可使用遮陽網光降溫,以低棚室內的照強度。 夏秋季育苗可使用遮陽網光降溫,以低棚室內的照強度。 夏秋季育苗可使用遮陽網光降溫,以低棚室內的照強度。 夏秋季育苗可使用遮陽網光降溫,以低棚室內的照強度。 夏秋季育苗可使用遮陽網光降溫,以低棚室內的照強度。 夏秋季育苗可使用遮陽網光降溫,以低棚室內的照強度。 夏秋季育苗可使用遮陽網光降溫,以低棚室內的照強度。 夏秋季育苗可使用遮陽網光降溫,以低棚室內的照強度。 夏秋季育苗可使用遮陽網光降溫,以低棚室內的照強度。 夏秋季育苗可使用遮陽網光降溫,以低棚室內的照強度。 夏秋季育苗可使用遮陽網光降溫,以低棚室內的照強度。 夏秋季育苗可使用遮陽網光降溫,以低棚室內的照強度。
成苗標準 5.9
3葉1心至4葉1心自根苗,株高12 cm~18 cm,莖粗0.3 cm~0.5 cm,下胚軸長0.4 cm~0.6 cm,子葉完整,葉色濃綠、肥厚,根系粗壯直立,根坨不散,無病斑,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
6 定植前準備
棚室消毒 6.1
棚室空間用硫磺4 g/m3、鋸末8 g/m3混勻,放在器皿內燃燒,在晚上進行,密閉棚室煙熏24 h;也可用百菌清煙劑4 g/667 m2~5 g/667 m2,點燃熏蒸。封閉一晝夜再通風,無味時待用。
高溫悶棚 6.2
前茬蔬菜收獲后,結合深翻施充分腐熟的優質農家肥3000 kg/667 m2~4000 kg/667 m2,復合肥(N-P2O5-K2O:15-15-15)30 kg/667 m2~40 kg/667 m2或鈣鎂肥50 kg/667 m2,硼肥200 g/667 m2,深翻25 cm~30 cm,充分利用夏季連續高溫,灌透水,使土壤含水量達60 %~70 %,密閉棚室,溫度達65 ℃~70 ℃,連續悶棚15 d;悶棚結束后,通風降溫待用。施肥符合NY/T 496的要求。
增施生物菌肥 6.3
高溫悶棚后增施生物菌肥80 kg/667 m2~120 kg/667 m2,撒施后旋地起壟。
起壟 6.4
采用高壟雙行栽培,壟面寬80 cm,壟高20 cm~25 cm,起壟后覆地膜,膜下鋪設滴灌帶。
7 定植
春提早茬在2月下旬~3月上旬選天氣晴好時定植,秋延晚茬在7月下旬選陰天或傍晚定植。按行距70 cm~80 cm,株距40 cm,定植2000株/667 m2~2300株/667 m2,定植澆足定苗水。秧苗定植時可用含腐殖酸的水溶肥或有機水溶肥浸根3 s~5 s。
DB 6527/T 015—2025
4
8 田間管理
溫度與光照 8.1
春提早茬剛定植3 d~4 d內不通風,白天保持28 ℃~30 ℃,超過33 ℃應及時通風;定植后緩苗前白天保持20 ℃~30 ℃,超過30 ℃在溫室頂部開小口放風;緩苗后通風降溫,白天保持20 ℃~25 ℃,夜間15 ℃~17 ℃;結果期白天保持20 ℃~25 ℃,避免出現超過32 ℃的高溫,夜間前半夜溫度保持10 ℃~13 ℃,后半夜溫度保持7 ℃~10 ℃。晴暖天氣早揭晚蓋棉被,晴冷天氣早揭早蓋棉被,陰冷天氣晚揭早蓋棉被。春季外界氣溫穩定在15 ℃后,可以不蓋被,風口全部打開,晝夜通風。
秋延晚茬定植后利用遮陽網降溫;當外界氣溫低于15 ℃時,將溫室棚膜放下固定好,白天放風,晚上閉風。當溫室內氣溫低于10 ℃時,要加蓋棉被,開始早揭晚蓋。隨外界氣溫下降,逐漸減少放風時間,縮小放風口至最后基本不放風。
水肥管理 8.2
定植時澆足定植水,根據苗齡、土壤墑情及幼苗生長情況進行蹲苗。早春低溫弱光照時,若不是特別干旱,在第一穗花坐果前不澆水,在緩苗后進行1次中耕。當棚室內70 %的第一穗果呈核桃大小時開始澆頭水,隨水施入尿素5 kg/667 m2,硫酸鉀5 kg/667 m2~10 kg/667 m2或肥量相當的復合肥10 kg/667 m2~15 kg/667 m2。前期氮磷鉀肥均衡施用,中后期以氮鉀肥為主,以后每隔7 d~10 d澆一次水隨水施肥。果實膨大期使用0.2 %~0.3 %磷酸二氫鉀80 g/667 m2~150 g/667 m2作為葉面肥,每7 d~10 d噴施一次,連續2次~3次。秋延晚茬到棚室不再進行放風時,停止澆水。
植株管理 8.3
采用單蔓整枝,植株開花前及時用塑料繩吊蔓,以后及時將植株的頂部纏繞在吊繩上。當側枝長到6 cm~8 cm時選晴天及時去除,生長過程中及時打杈。當第一穗果綠熟期后,及時摘除其下部葉片、枯黃有病斑葉。
保花保果 8.4
8.4.1 熊蜂授粉
15 %~20 %的番茄植株開花時即可引入蜂群,可將蜂箱放置在棚室中部離地1 m高處,熊蜂數量按60頭/667 m2~80頭/667 m2進行配置,并給予熬制好的稀糖水飼養,開啟蜂箱進出口通道。番茄開花后,花柱現褐色咬痕則授粉成功。授粉期間若采取病蟲害防治措施,應使熊蜂全部收回蜂箱,關閉進出口通道并移出室外,使用生物菌劑類藥物進行防治,待藥物安全間隔期過后,再將蜂群移入棚內。
8.4.2 人工授粉
在第一穗花開放2朵~3朵時,在晴天上午8:00~10:00時使用濃度為20 mg/kg~30 mg/kg的對氯苯氧乙酸點花。點花藥液濃度隨棚室內溫度變化進行調節,溫度較低時選用濃度上限,溫度較高時選用濃度下限。人工授粉技術符合NY/T 3744要求。
疏果 8.5
每果穗保留4個~5個發育正常的果實,及時疏除畸形果、壞果。
9 病蟲害防治
DB 6527/T 015—2025
5
病蟲害種類 9.1
9.1.1 病害
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葉霉病、病毒病等。
9.1.2 蟲害
主要有斑潛蠅、蚜蟲、棉鈴蟲等。
農業防治 9.2
選用高抗多抗品種;培育適齡壯苗,提高抗性;及時摘除病葉、病果,清除殘枝落葉,拔除嚴重病株,送到棚室外深埋。可采取番茄與黃瓜、蕓豆、菜豆、葉菜類作物輪作,改善土壤微生物環境,減少有害微生物積累。
物理防治 9.3
使用黃板誘殺害蟲,25 cm×30 cm規格黃板每667 m2懸掛30塊~40塊。懸掛高度超過作物生長點5 ㎝~10 ㎝,并隨著作物的生長調節高度;當黃板上粘蟲面積超過60 %時,應及時更換。大棚通風口可選用30目~40目防蟲網隔離害蟲。防蟲網使用應符合NY/T 4449的要求。
生物防治 9.4
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可選用生物制劑防治并交替輪換使用。病蟲害防治藥劑及方法見附錄A。
化學防治 9.5
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宜選用高效低毒藥劑防治并交替輪換使用。病蟲害防治藥劑及方法見附錄B。病蟲害防治應符合GB/T 8321的規定。
10 采收
DB 6527/T 015—2025
6
附錄A (資料性)
表A.1 設施番茄常見病蟲害種類及推薦生物用藥 設施番茄常見病蟲害種類及推薦生物用藥 設施番茄常見病蟲害種類及推薦生物用藥 設施番茄常見病蟲害種類及推薦生物用藥 設施番茄常見病蟲害種類及推薦生物用藥 設施番茄常見病蟲害種類及推薦生物用藥 設施番茄常見病蟲害種類及推薦生物用藥 設施番茄常見病蟲害種類及推薦生物用藥
病蟲害名稱 病蟲害名稱
農藥名稱 農藥名稱
用藥量(每 用藥量(每 用藥量(每 667 m 667 m 2)
安全間隔期( 安全間隔期( 安全間隔期( d)
早疫病
1.5 % 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 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 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 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 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
300 g ~360 g 360 g
7
6 % 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水劑 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水劑 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水劑 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水劑 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水劑 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水劑
87 mL ~125 mL 125 mL
7
晚疫病
5 % 氨基寡糖素水劑 氨基寡糖素水劑 氨基寡糖素水劑 氨基寡糖素水劑
60 mL ~80 mL 80 mL
5
3 % 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 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 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 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 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
150 g ~180 g 180 g
7
灰霉病
2億孢子 /g木霉菌可濕性粉劑
125 g ~250 g 250 g
5
1000億孢子 /g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
60 g ~80 g
7
葉霉病
2 % 春雷霉素水劑 春雷霉素水劑 春雷霉素水劑 春雷霉素水劑
140 mL ~175 mL 175 mL
7
10 % 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 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 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 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 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
10 g ~15 g
7
病
毒0.5 % 香菇多糖水劑 香菇多糖水劑 香菇多糖水劑
166 mL ~250 mL 250 mL
7
2 % 氨基寡糖素水劑 氨基寡糖素水劑 氨基寡糖素水劑 氨基寡糖素水劑
125 mL ~150 mL 150 mL
7
蚜蟲
1.5 % 苦參堿可溶液劑 苦參堿可溶液劑 苦參堿可溶液劑 苦參堿可溶液劑
30 mL ~40 mL 40 mL
10
DB 6527/T 015—2025
7
附錄B (資料性)
表B.1 設施番茄常見病蟲害種類及推薦化學用藥 設施番茄常見病蟲害種類及推薦化學用藥 設施番茄常見病蟲害種類及推薦化學用藥 設施番茄常見病蟲害種類及推薦化學用藥 設施番茄常見病蟲害種類及推薦化學用藥 設施番茄常見病蟲害種類及推薦化學用藥 設施番茄常見病蟲害種類及推薦化學用藥 設施番茄常見病蟲害種類及推薦化學用藥
病蟲害名稱 病蟲害名稱
農藥名稱 農藥名稱
用藥量(每 用藥量(每 用藥量(每 667 m 667 m 2)
安全間隔期( 安全間隔期( 安全間隔期( d)
早疫病
80 %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100 g ~150 g 150 g
10
500 g/L 500 g/L異菌脲懸浮劑 異菌脲懸浮劑 異菌脲懸浮劑 異菌脲懸浮劑
50 mL ~100 mL 100 mL
5
晚疫病
72 % 霜脲 ·錳鋅可濕性粉劑 錳鋅可濕性粉劑 錳鋅可濕性粉劑 錳鋅可濕性粉劑
130 g ~180 g 180 g
7
250 g/L嘧菌酯懸浮劑 嘧菌酯懸浮劑 嘧菌酯懸浮劑 嘧菌酯懸浮劑
24 mL ~32 mL 32 mL
5
灰霉病
400 g/L嘧霉胺懸浮劑
50 mL ~100 mL 100 mL
7
43 %腐霉利懸浮劑
80 mL ~120 mL 120 mL
5
葉霉病
42.4 % 唑醚 ·氟酰胺懸浮劑 氟酰胺懸浮劑 氟酰胺懸浮劑 氟酰胺懸浮劑
20 mL ~30 mL 30 mL
7
70 %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25 g ~37 g
7
病
毒20 % 嗎胍 ·乙酸銅可濕性粉劑 乙酸銅可濕性粉劑 乙酸銅可濕性粉劑 乙酸銅可濕性粉劑
30 g ~50 g
5
80 % 鹽酸嗎啉胍可濕性粉劑 鹽酸嗎啉胍可濕性粉劑 鹽酸嗎啉胍可濕性粉劑 鹽酸嗎啉胍可濕性粉劑 鹽酸嗎啉胍可濕性粉劑 鹽酸嗎啉胍可濕性粉劑
60 g ~70 g
7
斑潛蠅
6 % 阿維 ·氯苯酰懸浮劑 氯苯酰懸浮劑 氯苯酰懸浮劑
30 mL ~50 mL 50 mL
7
2 %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酸鹽乳油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酸鹽乳油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酸鹽乳油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酸鹽乳油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酸鹽乳油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酸鹽乳油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酸鹽乳油
7 mL ~10 mL 10 mL
7
蚜蟲
10 % 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 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 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 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 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 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
43 mL ~57 mL 57 mL
7
5 % 高氯 ·啶蟲脒乳油 啶蟲脒乳油 啶蟲脒乳油
25 mL ~30 mL 30 mL
7
棉鈴蟲
10 % 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 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 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 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 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 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
14 mL ~18 mL 18 mL
3
2 %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酸鹽乳油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酸鹽乳油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酸鹽乳油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酸鹽乳油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酸鹽乳油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酸鹽乳油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酸鹽乳油
28 mL ~38 mL 38 mL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