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學兔兔標準下載網,學習、交流 分享 !
返回首頁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地方標準
DB 6527/T 014—2025
春播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生產技術規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nitegrated management on
spring-sown corn under plastic film drip irrigation
2025 - 06 - 30 發布2025 - 07 - 30 實施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市場監督管理局 發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本文件由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農業農村局提出、歸口并組織實施。
本文件起草單位: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新疆農業科學院作物所、溫泉縣農業技
術推廣站、博樂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精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董秀麗、王珊、閆靖華、常巧真、毛國鋒、孟瀟、韓登旭、劉婷、王振津、張
玉霞、李俊杰、高誼、賽麗蔓·馬木提、李瀟、劉娜、艾力合木·巴克、巴哈提古麗·吐斯買買提、阿
米娜·艾莎、艾尼瓦爾·庫那洪、艾尼瓦爾·吐爾遜、韋薇、吐魯達洪、白璐、楊玉珍、熱不哈提、趙
斌、王大光、胡光莉、王小利、娜孜古麗·托合塔爾、高壯良、黨紅、李霞。
對本文件的修改意見建議,請反饋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農業農村局(博樂市北京南路13號)、博爾
塔拉蒙古自治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博樂市北京南路13號)、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市場監督管理局。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農業農村局,聯系電話:0909-2310720;傳真:0909-2318351;郵編:833400。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聯系電話:0909-2311874;傳真:0909-2311874;郵編:
833400。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市場監督管理局,聯系電話:0909-2284055;傳真:0909-2284306;郵編:833400。
DB 6527/T 014—2025
1
春播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生產技術規程
1 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春播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生產技術規程的水肥一體化要求、主要技術指標、播前
準備、播種、田間管理、收獲與貯藏。
本文件適用于博州地區春播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栽培。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 4404.1 糧食作物種子第1部分:禾谷類
GB 5084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T 8321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GB/T 21962 玉米收獲機械技術條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
NY/T 503 單粒(精密)播種機作業質量
NY/T 1876 噴桿式噴霧機安全施藥及時規范
NY/T 2623 灌溉施肥技術規范
NY/T 3554 春玉米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規程
DB65/ 3189 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春播玉米
指春季播種的玉米。
3.2 膜下滴灌
地膜覆蓋與滴灌相結合,滴灌管(帶)置于膜下進行滴灌的技術。
3.3 水肥一體化
根據玉米生長發育需求,對農田水分和養分進行綜合調控和一體化管理,以水促肥,以肥調水,實
現水肥耦合。
3.4 綠色防控技術
按照“綠色植保”理念,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態調控以及科學、合理、安全使用
農藥的技術,達到有效控制玉米病蟲害,確保玉米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促
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目的。
4 水肥一體化要求
DB 6527/T 014—2025
2
4.1 灌溉水
灌溉水源水質應符合GB 5084 要求,灌溉水中泥沙等雜質含量較高時應設置沉砂池并配備相應過
濾設備進行處理。
4.2 肥料
選擇溶解度較高、溶解速度較快、腐蝕性小,與灌溉水相互作用小的肥料。不同肥料搭配使用,應
充分考慮肥料品種之間相容性,避免相互作用而產生沉淀或拮抗作用。肥料選擇和搭配應符合NY/T 496、
NY/T 2623的要求。
5 主要技術指標
在灌溉和施肥條件下,執行本文件制定的栽培技術規程,按照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全生育
期每667 m2施有機肥2 m3以上或施用商品有機肥100 kg、純N:24.4 kg~26.9 kg,P2O5:11.8 kg~12.9
kg,K2O:4 kg~5 kg,Zn 0.5 kg~0.7 kg(相當于尿素45 kg~50 kg、磷酸二銨15 kg、磷酸一銨8 kg~
10 kg、硫酸鉀8 kg~10 kg、硫酸鋅1.5 kg~2 kg)。總用水量400 m3~450 m3。
6 播前準備
6.1 選地
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結構好,地勢平坦,含鹽量在0.3 %以下,保水保肥能力較強,肥力中上等的
壤質或砂壤土。
6.2 施基肥
犁地前,將上述5 全部農家肥、鋅肥及磷酸二銨10 kg/667 m2、尿素5 kg/667 m2、硫酸鉀3 kg/667
m2,撒肥機均勻撒施地面,全耕層施入。
6.3 耕整地
秋翻,耕深≥30 cm。播前適墑精細整地,整地達到“齊、平、松、碎、凈”標準。
6.4 品種選擇
選擇國家或自治區審定,在當地已種植并表現優良的耐密、抗逆性強、綜合性狀好、生育期適宜的
品種。
6.5 種子質量
應選用經過精選、分級處理且包衣的玉米種子,玉米種子質量應符合GB 4404.1的規定,純度≥97 %,
凈度≥99 %,發芽率≥93 %、水分≤13 %。
6.6 土壤處理
播種前每667 m2用900 g/L禾耐斯乳油80 ml~100 ml(砂土地取低量,有機質含量高的地取高量),
兌水45 kg~60 kg混勻后,均勻噴施于耕翻并耙過1次的地面,隨噴隨耙,不漏噴不重噴,耙深8 cm~
10 cm,混土后再進行播種。
7 播種
7.1 播期
地表5 cm地溫穩定在10 ℃以上時播種。
7.2 播種方式
采用(30 cm~35 cm)+(65 cm~70 cm)寬窄行播種,株距16 cm~18 cm。滴灌帶鋪設在窄行中
間,滴灌帶選擇及鋪設應符合NY/T 3554的規定。選用70 cm幅寬地膜,厚度≥0.01 mm,符合DB65/ 3189
DB 6527/T 014—2025
3
的規定。選用機械式精量播種機或氣力式精量播種機,一次性完成播種、施肥、鋪帶、覆膜作業,作業
質量應符合NY/T 503的規定。
7.3 播種密度
根據品種特性、土壤條件、栽培水平等因素確定種植密度,密度一般為7400 株/667 m2~8300 株
/667 m2。
7.4 種肥
每667 m2施用磷酸二銨5 kg,施于種子側下方5 cm~6 cm處,與種子分層隔開。
8 田間管理
8.1 苗期管理
8.1.1 中耕松土
苗期中耕2 次,第一次中耕在2 葉期~3 葉期,耕深8 cm~10 cm;第二次中耕6 葉~7 葉期,耕深
15 cm~18 cm。
8.1.2 苗后化除
玉米3 葉~5 葉期,一年生雜草2 葉~4 葉期,多年生雜草6 葉期以前可使用4 %煙嘧磺隆和20 %
莠去津120 ml/667 m2~150 m1/667 m2或4% 煙嘧磺隆、20 %莠去津和10 %硝磺草酮150 m1/667m2~200
m1/667 m2等除草劑,農藥使用應符合GB/T 8321的規定,選用噴桿式噴霧機噴藥,施藥規范應符合NY/T
1876的規定。
8.2 滴水
8.2.1 滴出苗水
播種結束后立即連接支管和毛管,開始滴出苗水(播種后48 h內最佳),每667 m2滴水量15 m3~
20 m3。
8.2.2 苗后滴水
出苗后,經過一段時間的蹲苗,拔節前后當中午葉片開始萎蔫,早晚恢復正常,持續2 d~3 d,即
可滴苗后頭水,滴水量40 m3/667 m2~45 m3/667 m2;此后間隔8 d~10 d滴水1次,每次滴水量35 m3/667
m2~40 m3/667 m2。抽雄前10天及抽雄后15天內不可缺水,以免影響抽雄、散粉、授粉及灌漿。
8.3 追肥
8.3.1 拔節期
每667 m2滴尿素10 kg~12kg,磷酸一銨2 kg~3 kg、硫酸鉀2 kg~3 kg。
8.3.2 大喇叭口期
每667 m2滴尿素9-10 kg,磷酸一銨2 kg,硫酸鉀2 kg~3 kg。
8.3.3 抽雄授粉期
每667 m2滴尿素10 kg+磷酸一銨2 kg~3 kg,硫酸鉀1 kg。
8.3.4 灌漿期
每667 m2分兩次共滴尿素6 kg~8 kg,磷酸一銨2 kg。
8.3.5 乳熟期
每667 m2滴尿素4 kg。
8.3.6 臘熟期
每667 m2滴尿素2 kg;最后一次滴水無需滴任何肥料。
8.4 病蟲害防治
8.4.1 防治原則
DB 6527/T 014—2025
4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在科
學準確預測預報的基礎上,開展田間精準高效防治,農藥施用應按照GB/T 8321的規定執行。
8.4.2 農業防治
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翻滅茬,破壞越冬場所,降低越冬蟲源基數。
8.4.3 燈光誘殺
從5月中下旬起,傍晚采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玉米螟成蟲,棉鈴蟲成蟲等鱗翅目害蟲,每667 m2掛1
盞~2 盞。
8.4.4 生物防治
8.4.4.1 性誘捕器
選用性誘捕器防治玉米螟,每667 m2用2 個~4 個。
8.4.4.2 釋放赤眼蜂
根據當地蟲情測報,于田間第二代玉米螟產卵初期,每667 m2釋放赤眼蜂6 萬頭,每次放蜂2 萬頭,
連續放蜂3 次,間隔3 天~5 天。
8.4.5 化學防治
8.4.5.1 玉米銹病
發病初期可選用80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 g/667 m2、或20 %苯醚甲環唑微乳劑40 g/667 m2、或
43 %戊唑醇懸浮劑15 g/667 m2等噴霧防治。
8.4.5.2 玉米莖基腐病
在玉米8 葉~10 葉期用10 %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7 g/667 m2、或430 g/L戊唑醇水懸浮劑10 g/667
m2。重點是莖基部及周圍土壤,一定要噴勻噴透。
8.4.5.3 地老虎
在產卵盛期至幼蟲1 齡~2 齡進行,可選用2.5 %溴氰菊酯乳油20 mL/667 m2、或20 %氰戊菊酯乳
油20 mL/667 m2、或2.5 %三氟氯氰菊酯20 mL/667 m2噴霧。
8.4.5.4 玉米螟、棉鈴蟲
田間卵孵化盛期,可選用20 %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8 mL/667 m2、或45 %甲維·虱螨脲水分散粒劑
10 g/667 m2、或6 %阿維·氯苯酰懸浮劑30 mL/667 m2、或14%氯蟲高氯氟乳劑12.5 mL/667 m2、或22 %
噻蟲·高氯氟微囊懸浮劑20 mL/667 m2噴霧,進行無人機噴霧作業防治,各處理均需加飛防專用助劑30
mL/667 m2。
8.4.5.5 雙斑瑩葉甲
成蟲盛發期,可選用20 %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8 mL/667 m2、或1.8 %阿維菌素乳油15 mL/667 m2、
或5 %啶蟲脒可濕性粉劑15 mL/667 m2、或2.5 % 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0 mL/667 m2噴霧。
8.4.5.6 葉螨
田間點片發生時,可選用15 %達螨靈乳油8 mL/667 m2、或10%四螨嗪可濕性粉劑8 g/667 m2~13 g/667
m2、或240 g/L螺螨酯40 mL/667 m2噴霧防治。
9 收獲與貯藏
當果穗苞葉干枯松散,籽粒變硬并有光澤,乳線消失,籽粒基部出現黑層,籽粒含水量在28 % 以
下時,即可收獲。采用玉米籽粒收獲機進行粒收,收獲作業質量應符合GB/T 21962的規定。收獲的玉米
籽粒應及時采用玉米烘干機械進行降水處理,籽粒含水量降至14 %以下時,方可入倉貯藏。